连续两周没有续更了,想想不能放任自己,一件自己想坚持的事,要么成为习惯,要么就会不了了之。这次就遥想下从前,分享下刚参加工作时的一个小设计。
当时突然被领导叫去办公室,被安排做一个某售楼处的方案设计,当时还是有些许小激动,毕竟这是刚参加工作,第一个大领导亲自带我搞的小项目。激动是激动,结果是结果,是的,结果是未被甲方选上。有些许小失落,总感觉自己的成果未被承认,但回想起来,方案中与不中,其实除了设计本身,还有很多因素。
废话不多说,这是一个3000多平米的售楼处,甲方要求顶层的3个样板房面江,同时造型要够张扬。满怀着激情,我兴奋的完成了两张方案草图,这是我最开始提的两个方案,说实话,我还是很喜欢大屋顶的这个方案的,有张力,也好做概念。
对建筑尺度的把控是难点,这也是学生时期老师以前常和我们说的话。当时领导说大屋顶的方案尺度不正确,适合更大尺度的建筑,当时我真心不觉得,啊啊,糟糕,难道我的尺度感如此之差?第二个方案是真的有失尺度,3500平米、四层的房子,做成地景式的缓坡,结合纯粹的体量,这分明更适合大体量的展览类建筑。要想把这种造型做成售楼处,还是很有难度的。
当然我很反感将建筑进行功能分类,将方案将设计策略和功能相联系。但尺度的概念不经意间让我又将设计策略和功能这两个词联系起来,实践本身就不会是很分明的一件事。
所谓的网红无非就是空间的秩序。的确,很多网红的空间照片都是通过元素的重复来提升视觉效果。这让我联想到两个问题,一是秩序感怎么营造,我现在脑海里想到的有元素重复,对称这两种手法,今后再总结吧。二是怎么做网红建筑,在数字传媒时代,我理解网红建筑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照片上必须好看,这其实也与我们现在做方案用图片、视频汇报的模式相符合。在图片上好看和实际场地的体验这二者有区别吗?肯定是有的,但无奈我对这一点还未有较为深刻的体会。但有一点不同是肯定的,那就是实际的场地体验是多维的,视觉、听觉、嗅觉、还有就是时间维度的感受,而媒体上的建筑只剩下视觉了。
体量的搭接是建筑设计的难点,这也是领导当时说的。的确,在这个设计中我深有体会,三角形的门厅体量和曲线线型体量怎么搭接,这二者其实是很冲突的,组合在一起需要仔细处理交界处的关系,实与虚的碰撞、空隙的置入这两个手法得以运用。
最后划下重点:1.尺度,2.空间秩序与网红,3.体量的搭接:实与虚的碰撞、空隙的置入。其实,每一个项目都值得总结,每一次总结,都是一次提升。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xoh.com/20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