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是什么软件,小红书是干什么用的软件?

小红书是什么软件,小红书是干什么用的软件?

文 | 极点商业,作者 | Cindy,编辑 | 杨铭

脉脉是什么?一款基于职场关系的社交软件,还是互联网人的“茶水间”?抑或是互联网“纪检委”?

近期,脉脉联合创始人王倩给出了新答案,用“点评内容+榜单聚合+职位”,帮助求职者认知破圈,成为职场人的求职内参。

成立9年,经历了“匿名板块”关闭的风波后,脉脉终于找到了一条似乎逻辑还能行得通的路径,即以用户的点评帮助求职者做职业选择,让自己成为 “职场版”的“大众点评”。

职场点评的鼻祖是美国求职服务公司Glassdoor。2018年5月,冲击上市失败后,Glassdoor被日本招聘公司Recruit 以12亿美元现金收购

据此前报道,脉脉一直在为新一轮私募融资或者冲刺上市做准备——早在2017年C轮融资时,脉脉创始人林凡就透露称脉脉将于2019年上市,当时预想估值为100亿美元,但在次年脉脉被约谈后,上市计划搁浅至今。

新故事登场,也能视为这家“职场社交”赛道幸存者在资本市场上的又一努力。只是对脉脉而言,新故事是否能成为新出路,还有待观察。

01 职场社交的“最后幸存者”

在轰轰烈烈的Copy to China时代,Linkedin是绕不开的标的。Linkedin模式基于职场关系形成线上网状社交网络,通过广告、招聘等服务变现。在拥有超过4亿工作人口的中国,中国版“Linkedin”是一个很大很美好的故事。

然而,从2004年的天际网算起,中国版“Linkedin”无一幸存,即便是Linkedin中国自己孵化的“赤兔”,也在2019年7月底正式下线。

小红书是什么软件,小红书是干什么用的软件?

职业社交在中国“翻车”,有人认为是互联网普及率不高,也有人认为是中国人没有职业化场景社交的习惯,还有人认为是微信完全满足了职场社交功能。不管原因如何,结果是“中国没有职业社交”。

事后看,脉脉之所以能幸存并非因为社交,而在于内容。脉脉中有匿名板块,职场人匿名可以吐槽公司、领导,交流薪资待遇等。这正是这一功能,让脉脉提供了差异化的价值。从哀鸿遍野的“职场社交”赛道中幸存。

但幸存是一回事,融资与上市又是另一个命题。在近10年的发展中,脉脉做了多种基于职场社交的尝试。

2018年,脉脉完成D轮2亿美元融资,当时的脉脉便有了从互联网走向全行业的野望,推出“天梯计划”拓展覆盖行业——预计投入10 亿元,与各行业的1000 个合作伙伴进行深度合作。两年后,林凡在媒体上总结“自己花了10亿元成本买来的教训”,彼时脉脉的对外认知仍是“互联网茶水间”。

脉脉还曾做过职场“内推”,这一项目同样被林凡定义为“失败”。

在2020年上半年,脉脉亦曾出现管理层变动,包括联合创始人兼商务副总裁张伟、联合创始人兼首席市场官胡琛、首席技术官姚金毅、联合创始人原CTO蒋又新、内容广告高级总监崔尧等五位高管先后离职。

据此前媒体报道,“脉脉讲了再多的故事,其实骨子里就是一个披着领英外衣的Secret(一个匿名社交App)。”在一篇文章中,赤兔创始人沈博阳认为,脉脉是踩中“自带流量”的匿名社交才火了起来。

职场社交屡战屡败的同时,脉脉的匿名区——“职言”风生水起。随着匿名区汇集越来越多的大厂员工,王者荣耀团队年终奖100个月工资、阿里巴巴收购优酷土豆陆奇从百度离职、拼多多员工猝死等互联网大事件,都陆续从脉脉爆出。知名KOL半佛仙人更是直言,“脉脉匿名区成了互联网大爹”。

真真假假的消息,以及作为平台对内容审核、筛查和管理责任的不够到位,让脉脉成为互联网大厂“公敌”,频频被诸多大厂投诉,甚至多次坐上被告席,把自己卷入舆论风暴中心。

在2020年,脉脉也投入了更多人力与资源到“职言”,新增了“同事圈”等功能,未掀起太大水花。而在2022年春招季,职场点评成为脉脉市场宣传的关键词。

02 会成为“职场版”大众点评吗?

业内人士认为,以内容见长的脉脉放下社交执念,转向“点评”,是一种顺势而为的乐观转变。

职场信息流动的需求,散布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在早期的天涯论坛上,“刚刚应聘了华为的客户解决方案测试,请问这个工作怎么样”,类似这样想了解某家公司、岗位情况帖子的帖子不在少数。与此同时,年轻人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行动前先看点评。大众点评等点评平台成为现代人吃喝玩乐的风向标杆。

这样的背景下,脉脉的定位也逐渐清晰——公司点评。并在公司点评内容中找到了一条逻辑上更为可行的商业模式:让求职者点评来种草企业,完成广告变现。

此时距离脉脉第一次踏上社交之路,已经9年过去了。

不过相比于大众点评、红书是人对“商品”、“服务”的评价,公司点评涉及人对人、人对岗位、人对工作氛围等更多主观维度的评论,对平台的考验更大。

而对于上市的目标,不管是职场点评鼻祖Glassdoor还是生活服务类的“大众点评”,发展至今都将近20年历史。与脉脉同一年成立的小红书,迄今也专门做了9年的内容积累。现在才开始做职场点评的脉脉,相当于“慢步进场”——如果需要用这样一桩慢生意去说服资本市场,仍有商榷的空间。

回到职场点评与招聘的关系,当前脉脉的主要活跃用户仍是大厂员工,构成求职招聘市场主体的大多数长尾企业仍需覆盖。据QM数据,脉脉2021年12月MAU在380万左右,与行业第一梯度尚有相当距离。前程无忧智联招聘BOSS直聘同期MAU均超过1000万,主打精英人才的猎聘MAU亦超过600万。

脉脉对招聘抱有厚望。2020年7月,脉脉称招聘服务的营收已经超越2019年全年总和。2021年,林凡为脉脉招聘收入定下了增长270%的目标,从林凡最新表态来看,“在过去一年,脉脉招聘商业收入较去年同比增长了259%,用户发帖量达570万、共发生86亿次信息消费”,虽然增长比例未完全实现,但对招聘市场的渴求却显而易见。

不过,从各大社交平台反馈来看,目前无论是HR、猎头,还是求职者,对脉脉的招聘功能褒贬不一。

有熟悉脉脉的互联网资深HR人士就表示,“求职招聘最重要的是沟通效率,但即便给脉脉交了不菲会员费,也无法通过电话直接联系到求职者,只能在脉脉内发联系,用户反馈速度也不及时。”这也是求职者此前在脉脉的烦恼。另外,从招聘的简历管理等功能上来看,脉脉也还不够完善,目前难以成为行业内招聘主要选择渠道。

前述人士认为,在互联互通的背景支持下,招聘行业未必要多造一个轮子。如果有大型的招聘平台与脉脉合作,打通“点评”与“交易”的闭环,或许是更双赢的结果。

这一切的前提,还需要脉脉能成功撕掉“大厂茶水间”的标签。以及,“点评”是否足够真实。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xoh.com/31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