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怎么写,京东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的关系?

这几天K哥在读《京东》,自己也私下查了一下京东的发展历史,发现京东几乎没有一个长期正式的CTO,当然,K哥也并不是说所有的公司就一定要有CTO。

但从京东对CTO的不断任命和一轮一轮班子的下台,我们也可以略略读懂一点京东十几年来的技术变迁史。

京东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怎么写,京东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的关系?

在2012年之前,京东没有CTO,不过,技术方面却有两个负责人,一个是2008年加盟京东的李大学(2015年离职),一个是2009年加盟京东的姜海东(2012年离职)。

京东宣布首次设立CTO职位是在2012年2月,甲骨文前副总裁王亚卿成为京东历史上第一个CTO。但就在仅仅10个月后,王亚卿以“家庭原因”正式离职,不再担任CTO。

从此,京东CTO空缺了3年之久,直到2015年11月张晨加盟京东任命为CTO。

京东在张晨离职后没有再设立CTO的职位,而是转向新设置一个集团技术委员会,而周伯文就是技术委员会负责人。

但就在2021年年底,京东技术“掌门人”周伯文离职,据传将投身AI创业。

K哥个人认为,京东的企业文化本质上和其他公司还是不同的,这也就解释了京东之所以频繁人事变动的原因——自身基因问题。京东的文化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老板的话语权非常强,所以在京东,基本上由刘强东一个人来主导。甚至业内还有个段子说,“京东高管比京东的库存周转更快”。


一 、李大学:无冕常为画策臣

李大学可以说是京东技术的老将。

李大学何许人也?

1988年,18岁的李大学以县状元的身份考入山东大学数学系,1995年6月,李大学在重庆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后,进入电脑报社工作;1999年6月,李大学调任到从电脑报网站衍生出的天极网,并着手改造天极网的技术支撑平台,从此开始了他的互联网生涯。

加盟京东之前,李大学是天极集团的副总裁,后来因为变故北上。在2008年5月,李大学正式加入京东,成为了京东第一位高层次的技术负责人。

在京东早期发展历程当中,京东总是经常出现流量突发造成宕机的状况,刘强东非常恼火。李大学当时绝对算正规军出身,所以在京东,李短时间内就解决了京东系统崩溃的问题,在一段时间内京东商城再也没有宕机。

李大学是这样谈自己是如何在2008年到2015年这个时间段内,全面负责京东技术后进行的改变和组织调整的。

“我们从最初的职能化的体系结构改变为事业部的组织结构,我觉得有两点:第一,按照客户组织,比如说营销研发部主要使命是把前端的网站、营销系统、零售系统、供应链系统和开放平台做好,硬件部门是针对关于订单的流程,从配送管理到客服到售后的管理过程。数据部是负责资金流的整个系统。

比如说我们有三大战略,移动的战略,云计算的战略,以及大数据的战略,我们的大数据为其他研发部提供统一的大数据平台以及相关的工具,同时负责整个工具的大数据的挖掘个利用。移动方面,客户端装机量已经突破6千万,也有非常多的创新。应用架构部,当我们有几千人的时候,我们最担心的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所以我们从这一块解决架构共享、开发共享的问题。按照客户的结构能够很好的解决业务部门的满意度问题,第二个是扁平化,扁平化更容易沟通,组织的效率也大大的提升。”

但随着京东高爆发性的增长,技术圈人士认为李大学的技术能力和经验已经不足以应付海量的数据以及伴随的安全问题,任命李为CTO并不是一个全局最优的选择。


二、败走京东,王亚卿

当时刘强东考虑任命李为京东CTO,李大学主动请辞,表示自己自身条件不适合做CTO,还是算了吧。

李的原话是这样说的,“这个人要对前瞻性的技术有很强的认知,要在京东技术体系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把这些先进的生产力融合进来,比如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等,而从当时这个角度来看,我在这一条上是不具备优势的,我也没有海外履历,这也涉及到一个国际视野的问题。”

也因此,甲骨文的全球VP、中国区负责人王亚卿就进入了刘强东的视野。

王亚卿曾就读于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1995年获得美国康涅狄格大学(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自动化控制硕士学位,并且在甲骨文服务13年,担任甲骨文全球副总裁,主管数据库和云计算领域的研发工作。

名校+海归+大厂,以及在甲骨文的数据库、云计算的研发背景,几乎完全符合刘强东和李大学勾画的“具有国际视野,也有面向未来技术的足够储备”的设想,从履历含金量来说,也的确远超过李大学,以及一众京东技术体系的同僚。

2012年2月,京东为跳槽而来的王亚卿设立了CTO的职位,称王亚卿将推动IT技术与京东现有产业部门的融合,通过整合现有技术和平台,建立统一的技术方向和数据架构,改善整体架构的稳定性。

王亚卿甫一上任,就部署了2000万元的甲骨文 Exadata的小型机服务器,这是甲骨文推出的主要企业级服务器之一,以前京东的开发者从没有“奢侈”到用过这种服务器。

但王亚卿只在京东呆了十个月。

官方给的离职原因是家庭原因,但此后王快速入职阿里,成为阿里健康CEO的经历说明这只是遮羞布而已。

一位当事人的回忆是,当天早上王亚卿还正常参加了高管早会,随后他与刘强东进行了一场谈话,当天下午就离开了公司,这场神秘的人事变动来得悄无声息。


三、张晨:折戟沉沙秋水溟

王亚卿离开后,CTO的相关工作又落在了李大学的肩膀上,京东CTO之位空悬三年。

2015年3月,雅虎中国研发中心在2015年3月解散,雅虎研发中心关闭消息一出,立刻引来业内激烈的“抢人大战”。在猎头的推荐下,张晨成为京东CTO的热门人选。最终,张晨选择加入京东,其核心团队成员也将陆续加入京东。

张拥有近二十年软件行业的研发和管理经验,在雅虎公司任职长达18年,由其主导开发的雅虎通(Yahoo Messenger)产品曾经成为美国排名第一的即时通讯工具,在全球拥有上亿用户。

而就在张晨加入的前夜,李大学以终身技术顾问的身份荣誉从京东退休。

张晨接棒李大学后,随即在京东进行了一场人事改革,他带来了一批雅虎在内的全球大公司的技术人员,把京东的搜索、大数据、云等业务体系上的关键位置都换了一遍,这也客观上造成因人设岗的尴尬。

张晨主政期间,二是整合大数据部门。

京东云则是张晨在京东最重要的立足点,然而,京东云常态宕机也造成了刘强东逐渐对京东云业务心生不满。

同时,因为之前的代码架构太大,难以优化,CTO张晨对京东原有业务的助力并不多。

2019年3月,京东集团对外宣布,由于家庭原因需长期在海外生活,张晨将卸任京东集团首席技术官。

京东蹒跚学步时的李大学如今已经退休,二阶段的王亚卿已经黯然退场,张晨也从满怀信心再到失意败走。K哥不禁想问,“京东找个稳定点的CTO很难吗?”

还别说,京东或许就不需要CTO。


四、京东技术委员会:

内生能量,外赋于行

在张晨离职后,京东没有再设立CTO的职位,而是转向新设置一个集团技术委员会,而周伯文就是技术委员会负责人。

周伯文解释,CTO是内生型的职位,以企业本身为中心,是帮助企业本身(尤其是传统企业)通过技术能力来提供服务的角色,而技术委员会则是更开放、更外向型的技术组织,不局限在组织内部,强调的是由内而外以及业务之间的协同。

也由此,技术委员会这个组织的设定,实际上表明了京东战略的核心思想。

对此,周伯文给了2个关键词来形容技术委员会:内生能量,外赋于行。言外之意是:内部能量进入到一个爆发的临界点,开始集中对外提供能量。

具体来看,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下设决策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周伯文任主席、颜伟鹏(常务副主席)、曹鹏(常务副主席)、于建强(常务委员)、李德浩(常务委员)组成技术决策委员会并享有投票权;执行委员会由集团各体系技术VP、T12(含)以上技术专家、高级技术业务负责人组成。

集团技术委员会作为京东技术条线的最高管理决策机构,在集团技术战略、决策、人才、文化及影响力的构建与提升方面履行职责。

在2021年年底,京东技术“掌门人”周伯文离职,据传将投身AI创业。

现在的京东,拥有32万员工、超22万家合作商,间接带动上千万人就业,是国内最大家电零售商、最大3C电商、最大全渠道自营电商。

或许,企业并不需要总CTO,而是需要产品线或业务线的技术负责人。创新需要做组织变革、权责利变革,而这却是老板定夺的,CTO只能提案。

这并不是意味着企业的技术体系就可以缺失,虽然各个事业部都有自己的业绩目标和实际情况,研发战略不能统一顶层设计与规划,但企业愿景还在,企业战略还是统一的,研发文化和研发方向也就是在一条大路上不断小跑迭代,大同小异而已。

作者简介Mr.K,头条号“技术领导力” 作者,从一名普通程序员逆袭成为独角兽公司技术高管。出版过多本畅销书,做过多家大厂CTO。分享:行业趋势、职场经验、团队管理、商业通识等话题。

关注我,看更多互联网、职场、个人成长干货。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xoh.com/32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