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复产虽然把大家拉回了忙碌的日常,但6·18大促还没结束呢。电商平台上的各种跨店满减依然在召唤你剁手,但你有没有想过,6·18省下的钱,是不是有人在为你买单?
大促期间,我们领到的满减优惠,到底是平台补贴还是商家自掏腰包?为了解开这个疑惑,近日,商业那点事儿小编采访了不同的商家。
在淘宝上经营了14年美妆的邹先生对小编表示,所谓的满减津贴,其实都出自商家,由于这样赚不到利润,他的店今年没有参与6·18大促。
小编注意到,今年不少中小商家虽然也在“假装”参与6·18,推出了优惠活动,但和平台的300减50这类优惠并不沾边。一名淘宝店运营人员就发帖称,今年主要是以清仓为主,售完不补,至于以后是否还参与6·18,”不考虑了。”
对于中小商家来说,热闹的6·18大促只是别人的喧嚣和繁华,由于参与这类活动利润会被一压再压,他们反而避之不及。
邹先生算了一笔账:6·18跨店满减不仅让商家赚不到多余的利润,还要搭进去运营、物流等成本,那还不如平时做清仓特价或会员折扣。
今年6·18,淘宝推出了“保价系统”,对于商家来说,要想补足满减带来的亏损,就不得不提前一个月提高产品售价。
以薇诺娜官方旗舰店中的某款水乳套组为例,6·18预售价格定为160元,为了不亏本赚吆喝,在预售启动前四天,商家都将这款水乳套组的价格从183元提到了494元。虽然这种做法对店铺存在风险,比如会因为“先涨后降”被消费者诟病,但也不得不做此选择。
如今的大促再也不能用折扣款引流用其他商品赚钱这个套路了,消费者已经十分精明,要满减让利就不能是单一商品,必须是全线商品,才显得商家够诚意。深谙消费者心理的电商平台就规定,今年报名参与6·18的商家必须店内全部商品都参与满减。
“今年淘宝、天猫面临的流量压力还是不小的。”一名品牌直播渠道负责人对小编表示,今年6·18直播格局从天猫淘宝的一家独大变为京东、抖音分羹,导致天猫淘宝的流量被分食。
张先生告诉小编,实际上,淘宝每月都会有一两场活动。此外,各种电商节、品类日也是层出不穷。说白了,都是为了争流量。然而,消费者经过直播带货和频繁的平台活动,早就对价格脱敏,对6·18的期待也是一年不如一年。
对于商家来说,6·18已经变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一种存在。参加,就必须和平台的时间节点和优惠政策同步配合,需要付出不小的成本;不参加,就无法获得平台专门为6·18商家带来的流量,导致自己的店铺流量上不去。
在商家眼里,大促的价值在于将平台流量转换成自己的流量,这才是参与大促的意义所在。最大限度留存用户、挖掘存量市场是电商拓展消费者价值的重要突破口,更是中小商家的主要发力点。
邹先生的个人微博账号目前拥有28万粉丝。平时,他会在微博发布一些店铺动态,转发热点话题并在评论区和粉丝互动。
“从2015年起,店铺开始做会员机制了。”邹先生表示,店铺会员机制一方面是为了逃避品牌控价,让粉丝购买到更低价的商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培养粉丝忠诚度,提升复购率。
随着商家对平台和大促的期望降低,越来越多的中小商家店开始在b站、微博、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开通社交账号,主动寻求站外私域流量,通过积累人气寻求转换。
张先生表示,虽然自己目前的主要运营放在淘宝平台,但已经开始在抖音、小红书、微信视频号等平台推出宣传视频,并且积极地在淘宝、微信等平台开通粉丝群。
“从目前情况来看,6·18的销售大概占整个月五分之一左右,并不是不可逾越”。张先生认为,如果能维护好私域平台的流量、做好服务,那么平时店铺自己的活动也不会比6·18差,甚至还有可能更好。
“下一步是尽快找到公域和私域流量的平衡,这会是我们突破的机会。”张先生说。
– END –
文字|乔心怡
编辑|孔瑶瑶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壹图网、抖音截图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xoh.com/11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