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酒,酒如其名,散称散卖。
所有成品酒都在一个坛里,一坛酒少则几十斤,多则几百斤,大多数人都会自带酒壶去打酒,很少会有人成坛买。

也正因为散酒没有花里胡哨的包装,省去了许多成本,使得散酒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因“物美价廉”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只不过,现如今散酒的地位越来越边缘化,曾经的“口粮王”为何卖不动了呢?仔细琢磨一下不难发现,主要与下面这5个原因有关,实在是让顾客心寒。
三无产品多,销售渠道窄

现如今的散酒,大多都来自农村小作坊,自己在家里买一些酿酒设备便开始酿酒了,本质上来说,这类白酒属于“三无产品”,食品隐患问题很大。
一般来说这些白酒是不允许在市面上流通的,所以正规商超很少能看到这类散酒,再加上产量比较低,基本都卖给了周边的顾客,销售渠道很窄。
拿不出手,没面子

白酒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不光是饮品,还是面子和身份的象征,而散酒却以低端、廉价而得名,显然是不符合人们的心理预期的。
因此,很少有人招待客人的时候选择用散酒,基本上,只要是买散酒的人,都是看它价格便宜,才买回去当口粮酒的。
要么涨价,要么降质

现如今的散酒早已不同往日了,起初的散酒用的都是真材实料,并且价格便宜,十分实惠,而现如今粮食价格连年上涨,为了保证利润,市面上的散酒大都明面上涨价,暗地里降低酒质了。
对于消费者而言,喝散酒的本来就是看重了它价格便宜,现如今一涨价的话,恐怕很多人都不买单了,所以,商贩便会想方设法的缩减成本。
甲醇超标

由于酿酒条件有限,酿造设备比较简陋,所以在酿造的过程中很难彻底除杂,甚至有的小作坊直接用酒精勾兑散酒,这种情况下,甲醇很可能会超标。
众所周知,甲醇对于人体而言危害是很大的,一旦喝了甲醇超标的白酒,势必会上头,更有甚者,睡一觉起来头还是疼的。
成酒品质不稳定

由于小作坊的酿酒师傅手艺不够精湛,再加上酿酒过程中不可控因素太多,所以很难保证每一批次的白酒品质相同。
可能成酒品质好的时候,口感不输大牌酒,而品质差的时候,甲醇、杂醇油超标,实在令人头疼,久而久之,顾客自然会流失。
然而,对于正规酒厂而言,这些弊端几乎不存在,因为大酒厂有着更完善的酿酒设备,更优秀的酿酒师傅,使得每一批次的白酒品质都处于同一水平。

产自酱酒核心产区的君中元私藏酒便是如此,其酿造人曾传政,乃是酱酒之父李兴发的弟子,对酿酒每个环节的把控很到位。
酿造周期长达一年,中间需要历经165道工序才能成酒,最大限度地除去了酒中的杂质,之后还需窖藏6年,使得酒体中甲醇、杂醇油等物质挥发出去,不合格的白酒坚决不能出厂,品质放心。

开瓶酒香四溢,沁人心脾,抿上一口,醇厚细腻,酱香突出,细品,窖陈香,粮香在口中绽开,不带一丝杂味,入喉丝滑,令人喝完久久难忘。
所以,笔者建议大家选酒的时候慎重一些,一定要认准正规渠道,选择靠谱的白酒,千万不要贪小便宜只看价格,不看品质。
写在最后,您平常爱喝散酒吗?您对市面上的散酒有何看法呢?欢迎补充。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xoh.com/7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