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回说到,夏书湮知道金刀杨会喜得一子要招家仆之后便乔装打扮投到了杨家,这一投就是好多年,一直小心翼翼、勤勤恳恳地打扫院子,所以,一直未暴露真实身份。

再说杨会中年得子,爱如掌上明珠,取名杨衮,字君爱。杨衮自幼聪明,特别听话,但厌文爱武,脾气争强好胜,杨会根据爱子的这种性格断定杨衮以后将是一员武将,因此决定教他兵书战策和马上步下武艺,尤其是想要杨衮继承自己从义父那传承下来的韩家刀法,以待其遇到明主时好报效国家,光宗耀祖。所以,在杨衮五六岁时,杨会就开始传他韩家刀法。

杨衮在学武方面非常有天分,在学了一年多以后,就基本掌握了韩家刀法,他心想:十八般兵器以枪见长,爹爹的刀法虽好但也只是单种兵器,我以后一定还要学习枪法、锤法、鞭法等其他兵器,这样才能武艺超群,出人头地。
杨衮心中怀有了这种想法,又苦于投师无门,所以整天闷闷不乐,对练习刀法也开始懒怠了,经常练着练着就把刀扛在肩上,坐在石櫈上“想入非非”。

这一幕幕,被夏书湮发现了,就问杨衮为何懒怠练功,杨衮说了原因。夏书湮说你想学枪我可以教你,杨衮怀疑,他想一个负责扫地的老头还能有多历害的枪法?
夏书湮见杨衮不信,于是随手从武器架上拿起了一杆长枪,当场演练了一通夏家的北霸六合枪给他看。

夏书湮的枪法确实精妙,花样繁多,点刺探扛,却又恰到好处。杨衮这才相信,于是赶紧向夏书湮跪拜,央求他教自己枪法。
夏书湮说要我教你枪法可以,但不能让你父亲知道,杨衮说行。
于是,从此每晚三更后,夏书湮便在后花园教杨衮夏家的北霸六合枪法。

杨衮背着父亲跟夏书湮学习枪法,风雨不改。多年以后的一天晚上,夏书湮正在教杨衮练枪法时终于被杨会碰上了,杨会在旁边观看了好一阵,觉得确实是精彩绝伦,心中暗暗叫好。
第二天杨会叫来夏书湮,问他说您老一个负责院子扫地的院公怎么会这么好的枪法,您到底是谁?夏书湮说出了他的真实身份和他教杨衮枪法的目地就是为了报恩。
杨会这才知道原来这个乔装成扫地公的夏朗就是当年带头领难民抢劫潼关粮食的夏书湮,他改名为夏朗来给自己做家仆,就是为了等自己的儿子杨衮到了学艺的年纪,他好借机将夏家的独门绝技“北霸六合枪”的枪法教给他,以报自己的前恩。
杨会心想,“北霸六合枪”是夏家祖传的绝技,从不外传,夏书湮肯教给杨衮可见他报恩的诚心;又想,杨衮学了自己的韩家刀法,如果又学到了夏家枪法,那正是如虎添翼,于是,赶紧叫杨衮跪下,正式拜夏书湮为师。
此后,杨会侍夏书湮为上宾,叫他搬到杨衮的偏房居住,每日专教杨衮枪法。
又过了一年以后,当杨衮将夏家枪法学到一百招(夏家枪法共一百二十八招)时,夏书湮突然一病不起,余下二十八招已无力再教,临死前,含着热泪对杨衮说:“君爱我徒,为师还有个哥哥叫夏书棋,也就是你的师伯,我兄弟俩早就商量好了,每人只收一个徒弟,我选你为徒,也是你我之间的缘分,可惜,现在为师才教你一百招夏家枪法,实在无力再教你剩余的二十八招了,如你有意想学全剩下的夏家枪法就去洛阳我的老家寻你师伯吧,你和他说你是我的徒儿,再冲他练一遍为师教你的夏家枪法,他一定会相认教你的,只是我也已经很多年不和你师伯联系了,能不能找到他就看你的造化了。”说完,又说:“你父亲是大英雄,你以后一定要像你父亲一样做个大英雄!我为报恩而来可惜还未能尽力,很是遗憾……”话未说完就逝世了。
杨衮抚尸痛哭,十分伤心,最后还向父亲杨会提议按父礼安葬师父夏书湮。
杨衮为师父守孝满百日之后,杨会就叫杨衮继续练刀练枪,可是杨衮记住了师父夏书湮的话,一心只想着要到洛阳寻找师伯学齐夏家的北覇六合枪,便向父亲说,他要到洛阳寻师伯学艺。
杨会觉得现今外面各路诸侯为争地盘四处打仗,兵荒马乱的,杨衮又年轻气盛,怕他独自外出会有危险,所以不同意杨衮出去。
又过了几天,脾气倔强的杨衮犟劲上头了,心想:师父临死时叫我要做大英雄,不能练到好本领,怎么当大英雄?不能叫爹爹把我困在家里,爹爹不准我出去,我就背着他溜出去。
杨衮拿好主意,于是便偷偷备好了银两盘缠和换洗的两三套衣服,给家里留了一封书信,上写几句歪诗:
为学长枪技,
出去寻师伯,
在外不露脸,
不返见爹娘!
把信放在书桌上,用砚台压住了,然后又准备了一副皑甲,带上了平时练功用的银枪,金剑,骑上了快马,不告而别!
杨会看到了杨衮的书信,知道追已经来不及了,只好由他去了。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xoh.com/4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