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某全国性公考培训机构(三强之一)离职了,提交离职单的那一刻,有一种解脱的畅快感。
没日没夜的讲课,不胜其烦的弱智学生,每个月做不完的教研任务(最后很多都没用上,不知道都跑哪去了,美其名曰:提高教学能力),无休无止的出差,再见了。
1.感谢
感谢公司老板,是老板让我在毕业后有这么一个工作机会;感谢公司,让我赚到了比一般收入高的工资;感谢每一位认可的学员,是你们让我开心;也感谢每一位不认可我的学员,是你们让我有了不断进步的动力;感谢每一位同事,感谢每一位教务,感谢每一位班主任,是你们让我在授课中,没有后顾之忧。
2.初入公考
八年前,研究生刚毕业,面对着各种就业机会,也曾迷茫过,咨询过学长学姐,咨询过导师教授。他们都推荐进体制。现在回想起来,只能说自己太年轻不懂事,年少不知体制少,却把企业当成宝。
这家企业,在当年的入职非常严格,有无领导面试,三次试讲,领导终面等,最后才入职。
当真正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的时候,我还是很心惊胆战的,担心学生不认可,担心自己的授课没效果,记得一开始的前半年,每次上完课,后背都湿湿的,是紧张而后背出汗。
希望自己能够为每一个学员负责,希望自己教过的学员,每个人都能够考上。嗯,从一开始我就是这么想的,到现在我仍然是这么想的。
3.培训班的学员
我想帮助每一个学生上岸,然而,希望和现实往往是脱节的,现实更骨干,更残酷,更让人无奈。
(1)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是愚蠢的人,给自己不会学习找的借口
公考培训师千千万,我想绝大多数的老师都是有责任心的,都是认真的,因为我带的人,第一个要求就是要有责任心。
但是,又是但是,无论老师多么的认真、多么的有责任、多么的为学员着想,但终究无法帮助每一个人都能上岸。
因为,学生不是机器,学生的起点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品行不同、学习的主动性有差异,造成最后的结果千差万别。
同一个老师,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内容,同样的知识,有的学生考的高,有的学生分数低,固定量是老师,变量是学生,学生本身才是决定成绩的最关键因素。比
所以,很多人都期望能够上名师的班,以为跟了名师就能考上,这是不现实的,因为如果这成为现实,那么中国人都成为公务员了。
对于考生而言,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老师,比名师更有效。因为适合你的老师,你真的能够学下去,而不是本着某人的名气。(当然,名师之所以是名师,就是大多数人是认可的。当然,我也是大多数人认可的名师之一,哈哈哈)
(2)报班的学生,更多的是学习不好的学生
根本上来讲,学生是我的“衣食父母”,但是有些学生真的是不适合学习。尤其是一些男生,主要是理工类的男生,真的不适合考公务员,因为在班级里,一眼看过去,考上公务员的概率就很小,参加公考,根本就是浪费金钱和时间。
4.培训江湖的老师
在公考领域,2018年之前,决定公考行业发展的是老师,从2018年开始,决定公考行业发展的是资本。
2018年,产品是老师决定的,教研是老师研发的,讲义是老师制作的,课堂是老师交付的。运营是通过渠道将学生招进来。
从2018年开始,资本逐渐主导了公考的培训行业,老师逐渐弱化,只是一个课堂交付的工具,从特色化到同质化,甚至一个课堂的笑话,都是一样的,老师逐渐没有了灵魂,只是一个会说话的机器。
产品是运营根据价格和年度业绩目标制定的,教研是运营临时提出来的,老师只是一个最终交付的工具。
然而,培训不是彻底的商业行为,老师的交付环节才是决定培训效果的根本。
5.公考秘事
在公考领域,老师谈论的是学生,运营谈论的是产品和价格。
老师最新的是出差,晚上八点下课,还要赶火车,第二天早上九点上课;
2020年(已经过了两年了,时间真是快啊)新冠疫情以来,老师更辛苦了,既要保护好自己,也要提前关注各地市的疫情,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隔离了。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xoh.com/23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