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的一个夏天,15岁的孙胜荣在理发店当学徒,偶然来店里剪头发的24岁张爱民却愿意无偿借1000元鼓励他创业。
孙胜荣是浙江青田人,而张爱民是江苏徐州人,他只是孙胜荣萍水相逢的客人,两人所见次数屈指可数。
加上当时张爱民每个月的工资才90元,1000元相当于他1年多的工资!
是什么原因让他对一个近乎陌生人的孙胜荣如此慷慨?
而荣归故里的孙胜荣在25年后,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找到失联已久的恩人张爱民,为了报答他,并还了1000万。原来事情背后的真相很暖心。
01
1986年的一个中午,当太阳无情炙烤着大地,知了在树上长一声长一声短鸣叫的时候,一个叫张爱民的客人果断推开街上一家理发店的门,随意挑了一个理发位置坐下来,边抿着额头的汗,一边示意师傅给他剪头发。
“你是叫我,叫我帮你剪头发吗?”
当两人目光相撞,理发师傅孙胜荣确定客人张爱民是在叫自己,登时就很开心,拿起理发的工具,踉踉跄跄地跑过来,给张爱民剪头发。
“你是,新来的?”
看着孙胜荣青涩稚嫩的脸孔和胆怯的动作,张爱民盯着镜子里的孙胜荣无意问道。
一听“新来”这个词语,孙胜荣慌得连手中握着的剪刀都瞬间掉在了地上。
因为孙胜荣真的很害怕听到这个词语。
原来,孙胜荣只是这个理发店的一个学徒。
虽然说他很勤奋又刻苦,耐心又虚心地向店里的师傅学习理发技术,奈何客人们不信任他。
特别是熟客,每次一来店里,都专挑大师傅来理发,即便师傅们在忙着帮别的客人剪发,他们都宁愿坐着干等,也不愿意叫态度勤恳,坐在旁边拍苍蝇的孙胜荣来理发。
所以这家店即便是亲哥哥开的,来到这里几个月的孙胜荣也迟迟没有机会上手锻炼,也没有英雄用武之地。
大概知道事情原委的张爱民没有像其他客人那样先入为主地嫌弃孙胜荣,也没有扯着嗓子嚷嚷嚷地喊着要马上换师傅,而是一脸可掬的笑容和亲切的口吻鼓励着:“新手而已,每个技术精湛的师傅都是从新手开始做起,来吧,我这头发今天就交给你,你自由发挥就行了….”
所以,在孙胜荣开启理发的征途上,张爱民是他的第一个客人,他不仅谨记这份知遇之恩,同时也是非常深深尊敬,喜欢这位比自己大9岁的大哥哥。
其实,从某种人生意义来讲,张爱民不仅是他的一个客人,同时更是他人生的大贵人,大恩人。
因为他们的相逢,相识不止在徐州。
02
因为哥哥开的理发店,由于店租金贵,客流量又相对少,入不敷出,所以半年后,哥哥就关掉了理发店到别的地方创业去了。
而作为小学徒的孙胜荣也只能从异乡徐州收拾包囊回到老家来。
彼时的孙胜荣虽然是15岁,初中还没有毕业,但是年少的他很是懂事。
看着父母渐渐上了年纪,两鬓微白,还在农田里辛苦劳作,他并没有仗着自己是家中最小的儿子,就好吃懒做,靠着父母和上面7个哥哥姐姐们当甩手掌柜。
相反,他一向很有志向,一直想通过创业,做生意来摆脱自己寒门子弟的身份,然后让父母过上更好的生活。
所以从徐州回来的他并没有继续去上学,而是不停地四处在找工作,打听哪里有好的工作。
后来从村里一个平时玩得比较好的朋友的亲戚嘴里打听到,浙江温州那里的工作多如牛毛,就业机会很多,只要努力做,就不愁不致富。
孙胜荣在农村里长大,从小就对温州这个地方向往以久,如今又有熟人吹捧,再加上自己一颗想有作为的心,说干就干!
在家过完最后一个年后,他带上几件衣服,跟着村里打工的人就坐上去往温州的列车了……
03
俗话说,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就有多无奈。
确实如此,年龄尚小的孙胜荣手中没有钱,要在异乡创业,比登天还难。
又因为自己年龄尚小,身材长得弱小黑溜,所以去发廊店应聘的时候,店主只当他是一个贪玩不爱读书的离家小孩并狠狠拒绝了他。
迫于要生存下去,所以他只能把方向转向各大工厂。
包括找工,试工,前前后后用了孙胜荣三个月时间,最后在离宿舍比较远的一个地方找到了一份打磨镜片的工作。
虽然每个月只有70元,而且工作时间长,基本没有休息时间,但是孙胜荣很珍惜这份工作。
毕竟离开弓的箭,就没有回头的机会了。
当初自己胸有成竹,气势轩昂对着父老乡亲拍着胸脯说,要到外面好好闯荡一番,如今却一事无成,灰溜溜地跑回家,那怎能行呢?
不论什么工种,多少钱,也要硬着头皮做下去啊!
只是几个月后,孙胜荣的内心又开始躁动,各种烦闷不安了。
这样的情绪,倒不是因为恶劣的工作环境,艰辛的工作程度,而是一颗创业,想有作为的心一直在他心中涤荡,一直不停在召唤着他。
他不甘心就这样无声无息打一辈子的工,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做着枯燥又单调的活。
就这样,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一直在他心中搅动,搅得他晚上睡不好,白天也无心工作。
又是一个闷气十足,快要下雨又没有下雨的下午,正在上班的孙胜荣越想胸口越憋得闷,越喘不过气来,所以他马上站起来,直径往门口外的小巷走去,待他来到摊口处买了烟,打算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边抽上几根边静静思考人生的时候,突然背后传来了一声亲切又熟稔的声音:“啊云。”
这不是自己的小名吗?
在异乡里听到有人唤自己小名本来就是一件小概率的事情。
不管是不是在唤自己,因为好奇,孙胜荣猛然回头了。
一回头,孙胜荣激动得热泪盈眶,一时说不出话来。
因为站在眼前的人不是谁,正是之前一直鼓励自己的大哥哥张爱民。
看着孙胜荣衣服脏兮而且面容憔悴,又觉得自己第一次出差温州,就遇见了熟人孙胜荣。
这不得不说,是难得的美妙相遇,他一时之间更是觉得自己和孙胜荣情意非凡。
所以张爱民二话不说就带孙胜荣到附近的店里吃好饭去了。
从短暂的相逢里,张爱民得知了孙胜荣离开徐州的理发店后发生的事,又瞧着孙胜荣年龄尚小却如此懂事,他一时是欣赏又是心疼,突然他脑中灵光一闪,拍着大腿说:“啊云,你有剪头发的一技之能,为何不利用这个开个理发店呢。”
当张爱民这样提议,孙胜荣眼中燃起的希望,很快又熄了下去了,他支支吾吾告诉张爱民自己手中的钱不多,不足以去创业开店。
张爱民皱了皱眉头,接着很快就跟孙胜荣盘算了下开一个理发店的成本与筹备资金要多少。
然后拍了拍孙胜荣的肩膀笑道:“啊云,你就过来徐州开店吧,那开店需要的1000元,我借给你。”
孙胜荣只是一16岁的少年郎,带着纯真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和世界里的人,他完全没有揣测过这个见面不多,又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张爱民借钱给他的动机。
当时他只是觉得,1000元好多,张爱民这个大哥哥人很好,比亲哥哥还好。
就这样,年少有志的他回工厂,快速办理了辞职手续,就收拾东西往徐州投奔张爱民去了。
04
张爱民是真汉子,说到做到,而且帮人帮到底。
当孙胜荣来徐州找张爱民,他就马上开始为孙胜荣新开的理发店张罗,比如,选好的地理位置,购置桌椅,工具,利用自己是本地人的身份,马上联系到性价比比较高的装修团队。
一周后,孙胜荣的新店就开张了。
既是老板又是员工的孙胜荣很珍惜这样的机会,所以他拼命工作,努力为客人服务,所以中午饭常常是忘记吃或者是没有时间吃。
所以孙胜荣的胃是经常犯痛。
张爱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所以中午的时候,他经常会带饭来洗发店给孙胜荣吃。
看着店铺生意那么好,张爱民也是真心为孙胜荣开心,所以他很愿意在财力,体力方面全力帮助孙胜荣。
只是做生意有时就是这样,成功不仅单凭一方面,而是综合多方面,比如大环境突然改变。
理发店大约是开了两个月后,由于附近的道路要维修,导致了很多人都改道从别的地方行走。
这样一来,孙胜荣的旺铺一下子门可罗雀,没有什么人到他那里去了。
没有收入,每个月还要给租金,眼看这个理发店是坚持不太久了。
在孙胜荣准备干到月底再转让出去的时候,突然老家传开了母亲生大病的消息。
无奈,爱母心切的他只能连夜赶回乡去。
在服侍母亲的那段日子,孙胜荣更是感觉到钱的重要性。
正因为家里没有钱,所以生病的母亲去不了省城大医院,只能吃点中药慢慢熬在床上。
恰好这期间,老乡村委会那边发来了上头征兵的消息。
虽然说征兵比不上做生意来的钱多,但是稳定。
而且出来后凭着军人的身份找工作也容易。
这时候的孙胜荣不再想着创业做生意的事情了,当务之急,就是赚些钱给家里的母亲治病和还张爱民的钱。
所以收到消息的他,登时就去报名。
谁知,由于这次入岗时间紧迫,过了兵检的他几天后就被要求马上入伍。
就这样,在毫无准备的前提下,孙胜荣来不及跟大哥哥张爱民告别,就踏上了当兵的路上了。
05
去到队伍的他马上给张爱民写了自己的种种经历和如何拜托他帮自己把店铺转让出去和后续如何把钱还给他…….
只可惜他写出的信,远在徐州的张爱民没有收到。
而张爱民知道孙胜荣的家在浙江青田,但是具体在哪里却不知道。
面对孙胜荣突然的不辞而别,张爱民不知道那头发生什么事了。
而当初那些帮店里装修的朋友知道后,带着嘲讽的语气跟张爱民说:“这家伙,一定是跑路了,眼看这店开不下去,连夜逃跑了。这下好了,跑了,连钱也不用还你了。”
张爱民笃定地回复;“啊云不是这样的人,纵使他真的跑路了也没什么,当初我借钱给他,也是出自心甘情愿,不图什么的。”
就这样,孙胜荣“莫名”彻底消失在张爱民的生活里,而张爱民继续做他的机械厂业务员,无怨无悔。
人生就是这样,有些人,一次相遇之后就会像两条平行线一样,再没有交集了。
而有些人兜兜转转,绕开人海,绕开时间的阻挠,依旧重逢。
24年后,也是2012年的一天早上,正在家里吃早餐的张爱民却接到了一个来自警方的电话,确定是来自官方的电话,张爱民马上收拾一下,怀着忐忑的心情就奔向指定的地点去了…….
06
原来是孙胜荣从西班牙回来,借助警方的力量,终于在茫茫人海里找到昔日恩人张爱民。
在人民广场上,站在张爱民的孙胜荣不再是当年皮肤黝黑,穷得一清二白的理发师傅。
利用20几年的时间,孙胜荣摇身变成了一位西装革履,身价上亿的中西百货协会主席团主席。
面对乍然重复的孙胜荣,张爱民紧紧拉住他的手,关注的不是他这些年赚了多少钱,让他还钱。
而是先问他这些年过得怎样,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找到自己。毕竟自己已经搬家很久,而且当时,彼此是没有手机,电话。
孙胜荣激动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因为找到大哥哥张爱民一直是他的心愿,为了达成这个心愿,他前后确实是花费了不少精力与时间。
先说在部队的那几年,孙胜荣连续给张爱民写了很多封信。
虽然都石沉大海,但是他锲而不舍。
之后退伍后回到老家的他,第一时间就赶去徐州。
因为工作的原因,孙胜荣全家搬迁了,不在原来的地方居住了。
问邻居也问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正当孙胜荣准备扩大区域去询问时,奈何远在西班牙工作的亲哥哥叫他过去一起搞事业。
90年代,正是国家鼓励发展经济的时候,眼看周围的同龄人因为抓住机遇搞创业都赚了不少钱,而且又有哥哥的帮忙加持。
就这样,心中带着遗憾的孙胜荣就踏上异国的路了。
古话常说,亲兄弟账需分明,孙胜荣到了异国,由于某种原因,就没有跟着哥哥干,而是自己出来闯荡。
本来从小就很能吃苦,再加上在部队几年的锻炼,自律,吃苦,坚强的真男人就呼之欲出。
这时候的孙胜荣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不挑工作。
餐厅服务员,扫地,搬货等下层工作他基本都一一干过了。
一次搬货偶然的机会,他突然发现了商机。
因为他发现生活水平低下的人民还是占多数,那么质量一般,价格实惠的商品应该是很有市场的。
就这样,他利用手中的一些工资就在街道上摆起地摊来。
做生意最讲究诚信,务实,不欺不诈。
而孙胜荣都具备,所以客人和供应商都很喜欢他。
又由于他秉着双赢的做生意原则,同行都爱跟他合作。
后来他的生意越做越大,连锁店更是跨国跨省。
他致富之后,并没有忘记当初的心愿,忘记恩人张爱民。
所以利用一次休假的时间,他专程回到祖国,再次去到张爱民的老家徐州找他。
孙胜荣找张爱民是有诚有意的,他不仅去张爱民的旧居一一打听,而且还去到张爱民当时工作的工厂。
只可惜,工厂已经破产很多年了,里面的人也早已奔散东西,不见踪影。
孙胜荣站在徐州一家店门口,他眼眶可是红了一次又一次。
因为这家店,就是20几年前,恩人张爱民借1000元给他开的理发店。
凡事总总,怎能不叫他感慨,失落。
又因为孙胜荣此时是个大生意人,时间对于生意人来讲,是论分钟来算,比金子还贵。
生意上的事多,回来不久后,他又马上启程回到西班牙忙去了。找张爱民的事又耽搁了一些时候。
终于在2012年,一心想找到恩人的孙胜荣觉得此事不能再拖下去,所以发动警力,一起帮忙寻找张爱民。
民警们很配合孙胜荣交给他们的任务。
民警们如此给力,倒不是因为孙胜荣是身价过亿的大老板。
而是他们听了张爱民在自己不富裕的情况下,也借钱给一个贫困男孩的温馨故事后,他们很是感动。心中瞬间肃然起敬。
他们也想早日见一见,这个好人张爱民到底长的是什么样子。
事就是这样,只要人用心去做,就一定会达成。
民警们像人口普查一样,用了排除法,在所掌握的线索里,日夜通过各种方式去寻找张爱民…….
大约是用了几个月时间,在2012年的7月,民警们拨通了张爱民的电话,帮孙胜荣联系上了张爱民……
07
这时候的张爱民,不再是当年的机械厂业务员,期间他开过文员店,开过百货店,如今他是一个小书画店的老板。
虽然收入不高,住的房子也小且旧,但是他已经成家,夫妻恩爱,儿女双全。
孙胜荣得知他状况后,当场要马上赠送一套豪房给他作为报答。
而心善的张爱民自然是果断拒绝了,并表示当年借给孙胜荣的1000元,他早就忘记了。
只要小弟孙胜荣他过得好,他就心满意足了。
孙胜荣听后更是大为感动,因为大哥不仅不怪他当年的“不辞而别”,还那么一心为他着想。
说真的,连亲哥都比不上。
孙胜荣不仅仗义,而且很有感恩之心,恩人张爱民越是这样,他更是要好好报答他。
当晚回去后,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连夜在想着用什么法子回报大哥,并且又让他接受的。
一周后,他以要开红酒酒庄的名义招张爱民来做主要负责人。
这样的机会,多少人巴都不巴得。
可是谦卑的张爱民拒绝了,觉得自己能力不足。
孙胜荣向他打感情牌,诉说这么年自己在生意场上的寂寞与孤住。
张爱民这个为大哥,一时又心软了,于是就答应了。
做负责任人只是一个噱头,其实张爱民不知道,这个红酒酒庄的获利人就是他本人。
坦白点这家红酒酒庄是孙胜荣专门为他而开的,而投资资金是1000万。
因为前期有民警们大力寻找,一时惊动了社会。
后来他们借钱,寻找恩人的故事被越来越大的社会人知道。2019年,张爱民被徐州市评为“江苏好人”。
见弱小,张爱民仗义并伸出援助之手,之后还不图回报,在这物质横流,事事讲究得失,利益分明的社会,张爱民他,配得上“江苏好人”这四个字。
后记
在我们的生活里,不管是借钱给别人的,还是准时还钱,懂得报恩的人,都值得我们可敬可爱。
在这里要说一声,那些借了别人钱又拖了很久没有还的人,记得尽自己能力尽早还上。
毕竟,很多人借钱给你,不是因为他有钱,而是因为他信任你。仅此而已!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xoh.com/17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