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兰分株技术
_瞿辉_
兰花高雅美丽,叶态飘逸多姿,花朵幽香高洁,被称为花之骄子、天姿国色。江苏是兰花大省,养兰、赏兰历史悠久。近年来,随着我国兰花市场的发展,极大地促进国兰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转型升级,从而对国兰种苗有较大需求。目前,传统国兰优良品种主要采用分株繁殖方法扩大种苗产量。
分株时间
国兰分株繁殖的时间应在植株休眠后期,最好在新芽已经形成但尚未伸出之前,江苏地区3~4月为国兰分株的最佳时期,分株后植株容易成活。苏北地区温度偏低,可以在4月进行分株。为了使植株更易成活和生长,对于春季开花的种类,最好在分株时剪去花芽,以使养分集中供应新植株的生长。如保留花芽,可以将分株时间移至秋季9~10月。无论春季或秋季分株,凡开花植株都必须剪去花序,使其不结果,以免消耗养分。有些种类的兰花如建兰‘铁骨素’‘凤尾素’等,生命力旺盛,且易于栽培,也可以根据植株生长情况适时分株。5~9月是植株旺盛生长期,需要大量水分和养分,而分株要挖出根部,容易碰伤新芽或影响新苗水分、养分的吸收,植株生长势受限,抗性下降,易感染病害,一般名贵品种不宜在生长期分株。

1.分盆植株

2. 倒盆

3. 根系

4. 分株

5. 伤口处理

6. 刀具酒精消毒

7. 酒精灼烧消毒

8. 清理根系
繁殖方法
分株前准备好栽培植料和盆器、工具等。
植料 国兰常规品种栽培基质一般采用软植料,主要用粒径规格6~9毫米发酵松鳞和10~30毫米泥炭土,按重量比4∶1 混合拌匀,喷水湿透,使用时基质湿润不粘手,轻握有水分渗出即可。名优品种栽培基质一般采用硬植料,如植金石和仙土。植金石多为日本引进,是火山爆发之后释放大量气体、热量,经高温融烧而形成的多孔、体轻,能迅速吸取养分、保持水分的山石,再经过250℃高温杀菌后加工而成。仙土主要产自我国峨眉山,是由山体上冲刷下的泥沙、植被枯物经过千百年的沉积形成。仙土的团粒含有大量植物纤维,富含有机质和微量元素,性略黏不易松散,是植兰的佳材。将大、中、小规格(12~25毫米、5~15毫米、3~8毫米)的植金石和仙土按体积1∶2的比例分别拌匀后,在水中浸泡,沥水后备用。旧植料可用高温消毒、微波消毒,过筛后1∶4掺入新植料使用。
花盆及工具 国兰的栽培容器选择透气性好、高身直筒式的紫砂盆、瓦盆、瓷盆或专用塑料兰盆。新花盆需用水浸泡1周退火后备用,旧盆须用杀菌消毒剂浸泡或用75%的工业酒精喷洒,或夏季长时间暴晒后再使用。分株前准备好剪刀、酒精、酒精灯、打火机等工具。
母株选择 选择长势良好、根系完整、假鳞茎粗壮、叶片完整且6苗以上的丛生植株。分株前1周停止浇水,以减少植株根系含水量使其变软,方便分株操作。

1. 底部垫塑料网

2. 底层放入大号基质

3. 放入兰株

4. 倒入中号基质

5. 上层加入小号基质

6. 盆面铺少量大号基质
栽植操作
倒盆分株 选择需要分株的兰花,倾斜兰盆,一手托住兰盆,一手轻拍盆壁,慢慢旋转倒出植料,缓慢取出兰株,尽量不损伤茎和根。理顺兰根,在兰丛的老鳞茎处找出“马路”,轻轻扭动兰丛分开根系,尽量减少根系创伤面,并在伤口处涂抹上达克宁软膏。剪刀用酒精消毒后在酒精灯上灼烧,放凉后修剪老烂根和枯病叶。
上盆 上盆前在盆底垫上有孔的塑料网或扣碗球孔罩,底部先放入大号混合植料,根据兰花的株高确定装填底料的高度。将植株装入花盆,使根系舒展,继续装填中号颗粒植料至花盆中部,然后装填小号植料颗粒,边填边摇,直到露出假鳞茎为止。假鳞茎一般低于盆沿1~2厘米,假鳞茎上部再用大号颗粒遮盖。这是因为假鳞茎部位在高温高湿的夏季最易染病,需增加其通透性,且大号植料颗粒在最上部耐水冲刷。软质料栽培时,只需要把基质均匀地填入花盆中兰根周围。
栽后管理
分株完成后不宜立即浇定根水,在植株伤口未愈合前浇定根水容易使植株染病,一般上盆24小时后再浇定根水,可大大减少植株染病概率。由于新植料沥水后比较湿润,可以满足植株上盆初期对水分的需求,并且不影响植株分盆后的生长。栽植后用98%恶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盆1小时,取出后置于半阴处养护一周,即可进入正常栽培管理。
本文内容来自江苏现代农业(花卉)产业技术体系项目(JATS[2021] 352、JATS[2021]264)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xoh.com/13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