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北京石景山发现一座古墓出土一具干尸身穿龙袍,棺材上有中宪大夫黄拙吾的字迹,中宪大夫是四品文官,可是身穿龙袍补服上绣的却是麒麟的图案,这应该就是一品武官。专家及各方人士众说纷纭都认为他是一个古人但又有不少不解之谜。

这是干尸与龙袍
其实石景山干尸不是古代人,他就是我家的邻居。对于他的情况我做以下介绍希望能告诉世人一个真实的老人的经历不要再胡乱猜测了。
我们住在府右街灵境胡同(原来叫西皇城根)附近的新建胡同甲5#,属于横二条派出所管辖。当年院内一共有5户人家,里院住3户外院住2户,外院就是我家和这个姓张的老人一家。他家原来租住在里院西屋,后来因为经济原因搬到了外院和我家并排的东屋租住。他是1959年9月份去世的。现将他的详细情况在此作介绍已解龙袍干尸的谜团。
身世:他是绍兴人,据说早年因为在皇上危机时刻救过皇上,被皇上封为一品武官赏赐龙袍及凤冠霞帔,当时社会上武官地位不被看重,就请求皇上封个文官但是因他没有经过科考所以就只封了个四品文官(中宪大夫)。后来因南方战乱(不知道是什么战乱)为了躲避灾难他想去京城投靠皇上,他们家带着全部家产甚至包括两口楠木棺材用几条船北上来到京城,因为路途遥远大概走了几个月或一两年才到达(具体时间我不清楚)。可是赶到京城时正好皇上去世了,所以他们也没能见到皇上,就住在了西皇城根对面的新建胡同了。对于中宪大夫黄拙吾的说法我不清楚由来。

这是复原的容貌
体貌特征:此人身高中等瘦型身材面目较白(复原的容貌像不像我也说不准,因为时间久远我记忆模糊了)我的侄子说看见过他在院子里练功说明他一定会武功,功夫深浅程度不知道。他头上留有一条小辫,我看见过他对着镜子自己剃头,母亲说因为他怕剃头的(走街串巷给人理发的人百姓称呼他们为剃头的)把他辫子剪掉,当年剃头挑子来我院他从来没有用过他们。他的辫子平时也是由老伴给梳理的,老伴去世后大概就没有人给他梳头了。我知道他的脚趾是六趾(我不知是左还是右脚)是因为一次他老伴(我叫她张奶奶)让我去太仆寺街鞋铺帮她去取鞋,鞋铺伙计说:哦,就是那个六趾张老头的鞋。我回家问我母亲张爷爷是六脚趾吗?母亲看了一下鞋发现要比一般人的鞋要宽,说:可能是,你也不要随便对别人说这件事。
家庭成员:老伴张奶奶平时抽水烟袋裹着小脚以此推断她应该是汉人,满族人妇女都不裹脚。老大老二两个儿子在1951年就没有了,我那时年纪小不记得他们的模样。三儿子在山西我没有见过,只是三儿媳妇来过他家当年还特意给我们邻居做了一顿山西蒸面吃。四姑娘在铁路部门工作我叫她四姑,结婚后去了天津没过几年听说因病去世了。老五老六没听说过,和老两口在一起生活的是七儿子,叫张祖诏今年应该82岁了,据说是张爷爷40几岁才有的这个儿子。张祖诏1959年从北京四中考上天津一所医学院(具体名字我不知道)就是那一年他去世的,以此推算他去世时应该是60多岁。
经济状况:1951年以前我不清楚,以后他家就是靠卖家里的旧物品生活,当时他家里的箱子很多都码到了屋顶,我看到过他卖硬木家具和鼻烟壶等物品,那件龙袍我也见过,海蓝色上面绣着金色龙,当时他要卖给打鼓的(收旧物的人)他展开龙袍时我正在院里玩,因为价格没谈妥他没有卖。我和母亲说这件龙袍上面绣有好几条龙还有海浪,母亲告诉我那叫海水江垭。
墓地及安葬形式:张爷爷去世时我们家已经搬到了新建胡同口外的院子住了,我没有看到他的安葬情况,但是张奶奶去世我看见也知道一些事情。张奶奶是1953年因黄疸性肝炎去世的。当时是用一口楠木棺材装殓的,她身穿红色衣裙佩戴凤冠霞帔(凤冠霞帔是皇帝后宫妃嫔们的配饰,也是朝廷诰封命妇的礼服,在重要日子时穿以示荣耀)。母亲说张奶奶穿的是老太太结婚时的服装大红色百褶裙绣满了花非常漂亮,胡同里的人都赞叹说老太太死了还能穿这么漂亮的衣服。可是当时要下葬的墓地还遇到了问题,因为他家的坟地被那年新建在石景山的物理所圈在了院子里。后来经过协商(不知道是不是经过了法院)就是物理所同意他们家还可以把人埋在那里但是不能留坟头-放炮烧香-念经办法事。据说棺材下葬时要用很多木炭和白膏泥他家在门头沟好几处地方才买够安葬用的木炭,为此还多等了好几天才下葬。我母亲说张家还有一口楠木棺材是寄存在棺材铺里的。1959年我家刚刚搬走(我的中学录取通知书还是回到原来的院子接收的)那年他儿子张祖诏也从北京四中考上一所天津医学院(具体名字我不知道),他家里只剩下张爷爷一个人了,外院在我家搬走后张家也没有了邻居,后来他生了病也吃不上饭饿的大喊大叫,里院房东的佣人张大妈对我母亲说他喊叫的声音特别吓人没有人敢过去看他。我母亲知道了这件事就包了一碗饺子(也就是白菜加黄酱)让我父亲带着我弟弟给他送过去。我问为什么不送别的饭?母亲说饺子喂他吃方便(想起来面条米饭窝头馒头给病人吃真的很不方便),当时的我家也很穷平时酱油都买不起也只能包这样的饺子。后来还是街道主任把张爷爷的情况反映给派出所,民警就安排人给他送饭,他就是连病带饿去世的(不知道什么病)。当年的公用电话都不能打长途,没法联系到他的儿子,派出所民警找到铁路部门才打了长途电话找到他的儿子,我不知道他是在儿子回来前还是回来后去世的,那年就是1959年9月份。他的后事就是他儿子办的了,估计安葬方式和地点应该和他家老太太是一样的。是不是埋得没有老太太的棺材深,后来怎么没有发现老太太的棺木?从网上信息介绍我知道那些施工人员不但哄抢了棺材里面的物品还把棺木拆开私自拿走了,多个月以后我在一次鉴宝电视节目的直播中,看到有几个人曾抬着楠木板请专家给鉴定价值,当时那位专家可能看出这是棺材板,问他们这个板子是不是泡在水里了?(估计这些人曾把木板藏在水里了)还说应该还有短的板子(可能是指棺材前后两块木板)告诉他们这种楠木板很难加工,故宫里也只有一个柜是楠木的,恐怕没有人会要这种木板。我也记得当年张老太太的棺材盖关上时打进的木楔就用断了好几根锯条才锯平,院里的老人还让我们捡回锯下的木头块,木头很沉不能漂在水里。这些人拿走的棺材板也不知道最后的去向了。
他儿子的情况:姓名-张祖诏 年龄-今年应该82岁(1940年生人)1959年从北京四中毕业考上天津一所医学院。当时住家地址—北京西城西皇城根新建胡同甲5号(现在这个院子已经不存在了)属于横二条派出所管辖。毕业后在天津工作,现在可能还居住在天津(八十年代我在广播节目中听到介绍过他是天津内分泌方面的医生)有关部门能找到老人的家人一切就都清楚了,真切希望按照他家人的意见妥善处理老人的后事,不要再把这个老人作为古人展览了。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xoh.com/12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