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麻烦你,帮帮我,痛死我了”。近期,50余岁的王女士(化名)愁容满面地来到区二医院中医科畅英才医生处就诊。
原来在1个月前,王女士突然感觉左侧胸背部出现少量水泡伴瘙痒。王女士说:“起初以为是普通皮肤病,自行涂抹药膏治疗,不成想后来出现大面积水泡,而且还越来越痛。”剧烈的疼痛感让她意识到问题严重。
于是她来医院向医生求助,经过皮肤科医生的检查,王女士身上的疱疹样症状被诊断为“带状疱疹”。好在经过药物治疗,身上一颗颗水泡已慢慢消退。
“原先有疱疹的部位,疼痛感依然明显,就连衣服蹭一下都会感到刺骨疼痛,特别是到了晚上,经常痛得无法入睡,吃不好睡不好的,已经严重影响我的生活。”王女士忍不住跟医生诉苦起来。
针对王女士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畅医生为其实施针灸治疗。经过3针灸治疗,王女士刺痛感明显减退,晚上也能安稳入睡了。
这折磨人的带状疱疹怎么会有如此大的“杀伤力”?
对此,畅医生说:“带状疱疹俗称‘蛇串疮’‘缠腰火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沿着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多发于春秋季节。虽然症状在皮肤上,但它实际上是神经系统疾病。带状疱疹主要在腰部肌肤呈带状分布,有时也会出现在胸部,腹部,颈部以及四肢,并非仅限于腰部,一般感染过水痘的患者,体内便会隐藏有这种病毒。”
据统计,今年1月-4月区二医院带状疱疹就诊患者就有1000余人次,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带状疱疹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升高,并且年轻化趋势增加。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儿童感染的表现为水痘,在成人可为隐性感染,病毒沿感觉神经侵入脊神经节或脑神经感觉神经节内并潜伏,平时不发病,但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潜伏的病毒就会跑出来,从而发生带状疱疹。
疾病初期可能仅有局部灼热、刺痛感,但数天后皮肤可出现密集的小水泡,周围皮肤发红、水疱成群,常呈带状排列,一般不会超过人体的正中线。此外,皮肤可有发痒、蚂蚁爬行感、抽动的感觉,也可能出现感觉迟钝或其它不适。
畅医生表示,有些患者在感染带状疱疹病毒后会按照民间的土方、偏方来治疗,比如用墨汁在带状疱疹处画圈圈、洗药草水等操作,这些偏方不仅无法解除患者的痛苦,反而可能造成发炎、感染、溃烂。因此,带状疱疹患者不要轻信偏方,得了带状疱疹应及早接受正规的治疗。
畅医生提醒广大市民,如果发现患部皮损疱液或糜烂,应避免接触尚未患过水痘的儿童和其他易感者。此外,超过50岁的人需特别注意,年龄也是带状疱疹重要因素。这里我们也要郑重提醒大家,免疫力下降会给病毒带来可乘之机,当你年龄逐渐增大时;当你有感冒、压力大、工作太累时;当你受伤、手术、罹患癌症接受化学放射线治疗时,一定要好好爱惜自己,做好身体的“日常维护”。
文/记者 盛凤琴 通讯员 项建锋
编辑/丁嘉兵
求两连!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xoh.com/11084.html